ACE阻尼器-轮廓

  • 职业病诊断和认定别成“疑难杂症”
职业病诊断和认定别成“疑难杂症”

职业病诊断和认定别成“疑难杂症”

  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工人日报》记者正常采访了解到,一些劳动者在受到职业伤害之后,因为缺少劳动合同、用工关系复杂等原因,难以被认定为职业病,面临维权困境。(4月24日《工人日报》)

  在很长时间内,职业病从认定到理赔,耗时至少一千多天,即使走完全部程序,仍有三成多患者最终没有办法获得赔偿。尘肺病鉴定困境在职业病诊断难问题中就很具代表性,也是职业病诊断难的难点。比如,劳动者流动性大、尘肺病潜伏期长等,都增加了尘肺病的维权难度。

  职业病认定难、理赔难,成了劳动权益保障痛点、堵点,成了“疑难杂症”和久治不愈的“权益伤口”,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不少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往往在发病之前,在多个企业工作过,甚至还有些劳动者没有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经过多年后,到职业病诊断的时候,无法证明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也不能证明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而法律程序繁琐、一些职业病还存在诊断限制、用人单位恶意拖延时间等问题。

  要解决好职业病诊断难、维权难问题,要让职业病维权变得高效起来,要保护好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简化程序,解决职业病诊断难,降低工伤劳动者的维权成本,还要提高劳动仲裁效率等。这些都需要能够完善有关规定法律法规。

  2017年、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对职业病防治法做修改,在职业病诊断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制度,有助于解决职业病诊断难问题。如取消了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行政审批,并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规范管理;简化了劳动者要求职业病诊断的资料;明确了职业病诊断办理的时限,快速缩短了职业病鉴定办理的时间等。通过简化程序,加快职业病诊断流程等,有利于破解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难。

  遭遇职业病的劳动者,多是劳动权益更容易得不到有力保护的农民工,在身患职业病后,还可能遭到企业的“无情抛弃”,让他们及其家庭遭受“二次伤害”,让他们“人财两空”。所以,破解职业病诊断难、维权难,关键就是要补上劳动者尤其是广大农民工的“权益短板”。

  造成职业病诊断难、维权难的成因较为复杂,要解决好这一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简化程序,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如推进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便利化等,各级有关部门也要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同时,劳动者也要增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如要注重搜集和保存与工作相关的证据等。职业病诊断难、认定难不能成了久治难愈的顽疾,成了“疑难杂症”,要走出职业病维权困境,要缝合这一“权益伤口”,根治这一劳动权益保障痛点、难点,筑牢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治屏障”,让受伤劳动者免受“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