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官网入口

  • 俄乌战争中俄军后勤保障的主体问题及启示
俄乌战争中俄军后勤保障的主体问题及启示

俄乌战争中俄军后勤保障的主体问题及启示

  自2月24日俄乌开战以来,时间已逝去了九个月。俄军虽然仍占领着乌克兰的大片领土,但俄军一败基辅,二败哈尔科夫,三败赫尔松的“拉胯”表现让许多军事专家大跌眼镜!究其原因,俄军除了存在诸如情报失误、装备老旧、战术呆板、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外,在后勤保障中也暴露出大量明显问题,对作战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惨痛损失。俄军用血的教训再次证明了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俄军此次的特别军事行动是2月24日开始的。虽然前期以军事演习为掩护,在俄乌边境完成了作战部队的调动集结,并进行了长时间的作战训练和战役军需物资储备屯集,但由于此次特别军事行动的高度保密性,加之俄军高层最初乐观地认为这将是一次维持的时间很短的军事行动,都会存在着轻敌思想,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将是一次“和平进军”行动,乌军在强大的俄军装甲部队面前将不堪一击,将纷纷迅速投降,就像2014年兵不血刃地拿下克里米亚一样,认为在后勤上可以就地实施补给。因此出发时普遍只携带了仅供3~5天的武器弹药、油料和军需物资,没有制定严密的后勤保障预案和实施方案,结果由于受到乌军的强力阻击,伴随后勤保障跟不上,特别军事行动严重受挫。如在俄军进攻基辅的道路上,因前方进攻受阻,一支长达64公里的强大装甲纵队由于缺乏油料和食品等给养保障,在距离基辅只有40公里处被迫停了下来,此后二十多天也没有展开大的作战行动。

  据乌军在3~4月期间多次截获的俄军通信表明,俄军缺少油料,帐篷,食物,防弹衣。一名俄军官在电线%的人被冻伤,只有少数的帐篷,没有防弹衣,医护人员只有绷带,无法帮助处理冻伤,没有热炉子,只能在战壕里睡觉。这充分说明俄军在此次战役中,后勤保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事先缺乏严密的保障方案,且军需物资储备不足,极大地影响了俄军先发制人的战略优势的发挥,致使俄军突击无力,没能完成既定战略目标,不得不撤退的惨痛后果。

  由于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初期,在顿巴斯、哈尔科夫、基辅、赫尔松、敖德萨等多个方向上同时出击,造成战线过长、过宽,整个战线多公里,而投入的兵力却十分有限,仅有十几万人,约100~110个营级战斗群,因此根本没办法有效控制被占领的地区,特别是至关重要的交通线没办法得到有效保护。针对这一情况,乌军组织了数百支特种分队对俄军的交通补给线发动了广泛的打击行动,破坏桥梁、公路,伏击摧毁了大量俄军后勤补给车辆。据国外有关开源情报,至4月底,俄军37个战斗群在正面战场的敌后破袭活动中遭受乌军重创,被摧毁、受损放弃的主战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卡车、油罐车、指挥车和电子战车等达2000多辆,对俄军的士气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也再次证明了“断敌粮草”从古至今历来是打仗的上上之策。

  除了频频遭袭击损失大以外,俄军装备和车辆损失太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后勤保障忽视战场抢修,抢救维修力量严重不足。由于俄军此次投入的武器装备和车辆老旧型号比较多,维修保养状态普遍不佳,平时训练演习还能应付,到了战场上运转强度一上来,很快就因为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抛锚了,而抢救维修力量又跟不上,只好被迫丢弃了。

  至3月底,在乌军的强力反击下俄军在基辅方向不得不撤退,出现了大量丢弃装备的现象,不仅各类卡车不断被丢弃,还有不少坦克装甲车辆等重装备,成为了乌军的战利品。乌军通过仔细检查,这些装备和车辆中只有一部分是被击毁,更多是燃料耗尽,缺少燃油补给或者出现小故障,没有零备件就放弃了。如,乌军检查发现,俄军在基辅撤退时丢弃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铠甲-S”弹炮结合系统,只是因为轮胎破损无法行进。这么昂贵装备的维修保养和战场维护抢修居然做的这么差,其他装备车辆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后勤运输系统的军用卡车,由于缺乏零部件储备和供应,造成一线大批卡车运力透支,得不到及时维修而趴窝,只好丢弃,这导致俄军的后勤运输能力在开战后不久就迅速下降。

  进入6月,俄军运输部队已经只有少数的现役军用卡车跑运输,运力严重不足,不得不征集了大量民用车辆参与物资运输。一时间,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生产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过气老爷卡车充满了前线月中,网络上甚至会出现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幅图片,俄军启封了半个多世纪前的KrAZ-225越野卡车,并将其装满军列浩浩荡荡运往前线。从传出的图片能够正常的看到,这些老式卡车浑身锈迹斑斑,几乎接近报废,维护升级都难以找到零备件,能否在前线发挥作用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从这一点能够准确的看出,俄军前线的军用卡车损失很大,军方补给保障力量已经严重不足,只可以使用大量民用车辆和启封库存的古董卡车应急。

  在此次军事行动中,俄集团军是以营战术群为基本单位,根据自身的需求分散部署在各个战斗方向上展开作战行动的。而俄军营级战斗群的特点是坦克装甲车辆多、炮兵武器多,通常编有3个机械化步兵连、1个坦克连、另有2个炮兵连、1个火箭炮连、以及2个防空连,约有50辆主战坦克和120辆装甲步兵战车,总兵力约有800~1000人,拥有较强的火力打击能力和突击能力,但保障力量编配很少,只编有1个维修排,自身后勤补给能力很弱,持续战斗能力不强。通常,营战术群自行携带的武器、弹药和油料等给养物资只有4~5天的使用量。

  据有关数据,俄军在开战初期共投入约100~110个营战术群,加上辅助和保障部队,一线个保障旅,虽然不清楚俄军最初投入了多少个保障旅,但由于这110多个营级战斗群是在多个方向上展开进攻的,随着深入乌克兰境内,进一步分散出更多的方向和战斗地点,这就远远超出了10个保障旅约4000辆卡车的补给保障能力。加上乌军对交通线的破坏,以及对后勤补给车队的袭击造成了惨重损失,使得俄军有限的保障能力不足以满足一线部队需要。实际上,在开战后第四天约100小时后,俄军后勤保障就暴露出问题。由于伴随保障补给组织不力和能力不够,前锋多个营战斗群的许多坦克和装甲车辆就因缺乏油料补给被遗弃在路边。

  除了以上问题,还有一个必须得说的事实是,乌军利用美国援助的“海玛斯”远程火箭炮系统,成功对俄军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来进行了精确打击,极大地削弱了俄军的作战能力。这是俄军在以往的军事行动中从来就没遇到过的问题。如6月26日,刚刚抵达乌克兰3天的“海玛斯”机动上百公里,与“星链”系统密切配合,一举摧毁了俄第20集团军司令部,造成了重大人员受伤或死亡,震动了俄军高层。

  可以说,7月后陆续到位的20多台美国“海玛斯”火箭炮,确实成为乌军战斗力大幅度的提高的一个转折点。在乌军其他主要武器装备没有大的变化的条件下,乌军对俄军后勤保障系统的精确打击力度成倍增加,俄军部署在哈尔科夫一线和二线的指挥部、弹药库、转运站、后勤补给基地、火车站等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损失惨重,大大加快了乌军的反攻能力和战斗节奏。

  至9月初,乌军按计划展开了反攻,不到五天就突破了俄军在乌克兰北部的整个防线公里,并夺取了军事要地红利曼、伊久姆和俄军后勤转运中心库皮扬斯克等大量城镇,近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几乎收复了哈尔科夫全境。可以说,俄军在哈尔科夫经历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败,大名鼎鼎的第20集团军就没有进行一次像样的抵抗,仅一天时间就丢弃了军事重镇伊久姆,全军向东撤退了近百公里,大量武器装备被丢弃在撤退的道路上。究其原因,俄军前线兵力不足,后方空虚等都是主要的因素,但乌军利用“海玛斯”火箭炮对俄军纵深补给基地、仓库和指挥所的远程精确打击,给俄军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失,导致俄军士气低落,无心恋战也是俄军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入9月,在经历了八个月的激烈鏖战后,俄军在兵力不足和后勤保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引起了俄总统普京的格外的重视,随即展开了一系列调整措施。9月21日,普京宣布进行新一轮“部分动员”,征召30万预备役人员参加特别军事行动。然而随着新一轮动员的展开,俄军在后勤保障和动员工作中暴露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先是俄媒体突然爆出俄军储备的150万套冬装不翼而飞的消息,令俄社会舆论炸开了锅;接着俄罗斯社会化媒体又爆出各地区兵役局和训练基地存在大量问题,各种物资都严重不足,动员兵被迫个人需要花钱购买防弹衣、防寒服、背包、睡袋、防潮垫和保暖靴等,一时间军品商店里各种防弹衣、头盔和保暖内衣等个人物品的价格飙升;而有的地区的动员兵则领到了破损严重、根本不能射击的AK-47进行训练,个别地区的兵役局甚至压根没有为动员新兵提供任何军事训练,直接将就将他们派往前线。随着动员新兵陆续出现死亡的消息被传回了国内,这种将士兵当成“草芥”的举动,激起了国内民众极大的愤怒!为此,普京不得不紧急撤换了自己的亲信之一、主管后勤物资和技术装备长(相当于总后勤部长)达十五年的国防部副部长布尔加科夫大将,任命米津采夫上将取代了他的职位。

  此后不久,10月19日普京宣布在俄政府中成立专门协调委员会,由总理米舒斯京亲自挂帅,协调政府各部门和相关行业、企业,满足特别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需求。米斯舒京指示相关企业一定要严格执行国防部下达的军事订货详细时间表,加快调整军队供应计划和军队补给改革,以快速满足前线作战部队需求,减少前线部队的伤亡;此外还要求相关企业加快药品和医疗设施的生产,确定物资价格、选择后勤物资供应商、实施军事人员的治疗和康复措施,以及军人及其家属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保障措施。俄罗斯政府的这一措施,使后勤保障中重要事项的决策级别已提高到总理甚至总统,这对减少官僚主义和繁文缛节,对提高各种军需物资的生产和供应能力将具有显著作用。

  截止11月初,俄国防部宣布本轮的部分动员已结束,总计动员了30万人,其中的8.2万人已经训练完毕,超过4万人已经被部署到了前线。对于缺乏兵力的俄军来说,这是盼望已久的增援,但前线俄军的冬季作战物资保障仍面临许多问题。近期,在乌克兰已经下了入冬以后的第一场大雪,严寒天气已经来临,而前线的大部分俄军处于野战状态,只能睡在各种临时野战工事和地下掩体里,条件非常艰苦!一线部队从加厚睡袋、加厚帐篷、保暖内衣、保暖手套,到煤油炉、照明灯、防冻液、各种加热装置、野战炊具、加热食品、燃料等等什么都需要。俄军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前线多万部队,以及即将开赴前线万动员兵的冬季作战物资的保供问题,使他们在一线作战中能正常完成“走、打、吃、住、藏”等任务。这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后勤保障,只有武器弹药,而缺乏充足的保暖军服、防寒装备、药品、帐篷和防弹衣等军需物资,是难以坚持到底的。未来整个冬季,俄军都需要持续不断地供应1000多公里战线上的各个部队,对俄军的后勤保障压力会非常大。

  客观地讲,对轻纺工业基础薄弱的俄罗斯来说,以目前存在的一些军需物资生产企业的能力,后勤保供情况可能并不那么乐观,仅完成50万大军的冬季保暖作战服装、防护装备、睡袋、帐篷、保暖鞋靴等项,就是一场巨大的难题。据悉,为完成保供任务,目前俄政府和国防部已启动了对外采购程序,委托有渠道关系的组织和国企等单位,从国外紧急采购前线部队紧缺的各种军需品。

  西方一位军事专家评论俄军在这次俄乌战争中表现时说到:“俄罗斯军队通常在前线是高耸的武器刺猬,但后方的后勤管理则是乏善可陈的典范”。这句话真是既形象又深刻。

  美国一战时期的名将潘兴将军曾说:“步兵赢得战斗,后勤赢得战争”;美军二战名将布雷德利也有一句名言:“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上个世纪马岛战争时期英国中将迈克尔·杰克森说到:“到达那里是战斗的70%”。这些话都是在说明后勤在赢得战争胜利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俄乌战争中,俄军经过前期在俄乌边境近大半年的集结部署和实兵演习,然后一举展开了对乌克兰的大规模进攻,没想到却在后勤保障方面出了大问题,栽了大跟头!可以说,俄军的后勤表现再次为上述名将的格言做了完美的注解,所暴露出的明显问题很值得我军研究,其中惨痛的教训更值得深思和借鉴。也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必须格外的重视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后勤保障能力本身就是战斗力的正确认识。

  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后勤保障能力本身就是战斗力!我国幅原辽阔,在多个方向上都面临着较严重的军事安全威胁。国家和军队一定要保持平战结合的体制,以军队需求和市场结合机制为导向,从始至终保持和支持几家国营骨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集团做为军队后勤军需物资的主要供应商,始终保持强大的军需物资和应急物资的科研生产能力,如传统的军服、军鞋、防弹装具、野营帐篷/器材、防寒服等;同时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企业,紧跟世界潮流,与龙头公司集团在军需产业上相互融合发展,不断为我军研制和生产出新一代符合未来高技术战争需求的军需新产品。如,将来战士穿着的已不再是简单的军服,而是一整套具有态势感知、精确打击和超强防护能力的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回顾俄乌战争中的俄军表现,俄方在后勤保障方面的核心问题之一,就在于其不论在军事战略层面还是在国家层面,各种作战军需物资的储备和科研生产能力都是严重不足的,以至于开战一个多月后,前线士兵还缺少药品、帐篷、防弹衣、睡袋等大量各类作战物资,后方却迟迟供应不上。能预见,俄乌战争最终是总实力的较量,谁的后勤保障做的好,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否则就只能被动挨打,最终撑不住而走向失败。

  (二)必须格外的重视后勤/应急保障装备体系能力建设,保持一支强大的平战结合的现代化后勤和应急保障力量。

  未来高技术战争具有“时间短、节奏快、火力猛、精确化、信息化、多维立体”等突出特点,短时间内战争消耗巨大,这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靠传统的人工记录和作业方式已经没办法满足,必须依靠高效的后勤指挥系统和先进的保障装备体系支撑,才能完成一系列高度复杂的战时后勤保障任务和工作,及时、准确地把各种给养物资和装备设备补给到一线作战部队。从各种火力平台配备的各种信息化弹药,到各种信息化装备/设备上用到的各种电源/电池,必须做到及时、精确的保障,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军事现代化体系建设全方面推进,后勤保障装备体系能力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型军用运输机、第三代轻、中、重型军用卡车,以及及配套的新一代运/加油车、整体自装卸车、炊事车、淋浴/洗消车、救护车、手术车、重装拖车和各种功能的模块化方舱等保障装备已批量列装部队。但是,整个后勤保障装备体系老旧型号多、信息化程度低、指挥和管理系统不完善,以及在作战保障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等明显问题任旧存在,需要下大力解决和提高,否则是无法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需求的。

  (三)必须格外的重视士兵防护装具科研生产和配发使用,将保障士兵生命安全列为第一要务。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单兵防护装备生产国,生产的各种防弹衣、防弹插板质量优秀,价格又便宜,畅销国际市场。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军对士兵防护装具的认知水平和使用意识还相当薄弱,部队训练考核成绩片面强调士兵的速度与灵活性,不太重视防护装备的运用,一线官兵也不习惯在训练中穿戴这些沉重的防弹衣、防弹插板完成战术动作,甚至在各级实兵实弹演习中也很少见到一线官兵穿着防弹衣,这些都是缺乏实战经验和防护意识薄弱的表现!

  在这次俄乌战争中,面对强大的火力威胁,双方士兵都在战争中竭尽所能,哪怕是自费采购,也要穿戴最好的防护用具,将防弹衣变成了自已的第二层皮肤。有关组织也广泛发动民间力量,为前线士兵捐赠防弹衣和防弹插板。在这次俄乌战争中,带有硬质插板的防弹衣不负众望,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因此,国家一定要生产和储备充足的各种防弹护具,并在平时实战化练兵备战中广泛配发使用,让“防弹衣是士兵第二层皮肤”的观念深入基层,使官兵养成良好的防护意识和穿戴习惯,因为防弹衣再贵,也贵不过军人牺牲或致残的抚恤金!

  无数的战争实践证明,只有扎扎实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大幅度降低部队伤亡率,才能使部队保持持久的战斗力,最终战胜敌人,赢得战争胜利!